失去寵物症候群:3大症狀與8種調適方法帶你走出傷痛
一、失去寵物症候群是什麼?如同喪失親人一樣的悲傷
失去寵物症候群(pet loss syndrome)是指人們在寵物離世後所面臨的負面情緒與感受。近年來人與寵物之間的情感連結愈發深厚,寵物的身分不再只是陪伴型動物,更是家庭的一份子。當寵物離開我們時,心中的痛楚往往不亞於失去至親。
許多飼主在寵物離世後,會出現強烈的悲傷、失落,甚至類似創傷後的情緒反應。然而,不同的人會因為與寵物的依附關係、生活習慣,以及心理韌性而展現不同的反應。有些人可能長時間陷於深切的悲痛,有些人則能較快調適,但無論如何,這份悲傷都是真實且值得被理解的。
二、失去寵物症候群包含哪些症狀?
情緒表現
悲痛、絕望、憤怒、恐懼、內疚、空虛感、感到不知所措、感到被遺棄
生理及身體反應
胸悶、無法呼吸、疲倦、睡眠異常、說話困難、聽覺或觸覺敏感、腸胃不適
行為表現
反覆哭泣、厭食或暴食、不自覺地呼喊寵物名字、重複造訪寵物生前喜歡的地點或埋葬的地方、出現幻覺或者幻聽
三、寵物離世後可能經歷的悲傷 5 階段
當寵物離開我們時,心中的空洞難以填補。心理學家伊麗莎白·庫伯勒-羅絲(Elisabeth Kübler-Ross)提出的「悲傷五階段理論」,常被用來理解人類在重大失落後的情緒歷程。有些研究指出,失去寵物所引發的哀傷,與失去摯愛親人時的痛苦相似。這五個階段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、接納自己的情緒反應:
1. 否認(Denial)
剛失去寵物時,很多人會無法接受現實,覺得「這不是真的」。這種麻木或抗拒感,是心理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。
2. 憤怒(Anger)
當現實逐漸清晰,憤怒情緒可能湧現。我們可能對自己懊悔、對他人不滿,甚至對命運不公感到生氣。
3. 討價還價(Bargaining)
心裡會不斷浮現「如果當初能多陪牠一點」、「如果當時送醫更快」等念頭。這些自責與假設,反映出我們希望能用某種交換來挽回失去。
4. 沮喪(Depression)
隨著現實無法改變,深深的悲傷和空虛感出現。可能會覺得生活失去意義,不願與他人互動,甚至陷入孤獨與無助。
5. 接受(Acceptance)
最終,心中會慢慢學會接納寵物已離去的事實,並與悲傷共存。我們開始在回憶中尋找慰藉,將思念轉化為前行的力量。
這五個階段並非每個人都會完整經歷,也不一定是線性發生。有人可能反覆在某個階段徘徊,有人則以不同方式表達哀傷。這些情緒都是自然的,允許自己慢慢走過,才有機會從痛苦中逐漸康復,重新擁抱生活。
四、哪些方法可以調適失去寵物的哀傷?
當寵物離開我們時,那份深厚的依戀與陪伴感,會讓人陷入強烈的失落。這種哀傷是真實且自然的,不必急著壓抑或否認,適度地表達與面對情緒,能幫助我們逐步走出悲傷。以下是幾種調適失去寵物症候群常見且有效的方法:
1. 接受並表達情緒
允許自己感到難過、哭泣或傾訴,不要因為別人的不理解而壓抑感受。正視哀傷,是療癒的第一步。
2. 舉辦告別或紀念儀式
透過火化儀式、植樹紀念或小型追思會,幫助自己接受寵物已離開的事實,同時留下最後的祝福。
3. 製作紀念物品,延續回憶
許多飼主會選擇將寵物的毛髮、骨灰製作成紀念品,例如寵物骨灰項鍊或寵物線條剪影飾品,將思念化為隨身的陪伴。這樣的紀念方式不僅能保留專屬於你與寵物的回憶,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帶來心靈上的慰藉。
4. 與他人分享故事與情感
找親友、同樣愛寵的人傾訴,或加入寵物失落支持群組。被理解與陪伴,能減輕孤獨感。
5. 書寫思念,釋放情緒
透過寫日記或寫信給寵物,把心裡的話說出來,既能抒發情感,也能留下珍貴的回憶。
6. 尋求專業或支持團體的協助
若悲傷持續影響生活,尋求心理師或支持團體的幫助,能讓你在專業引導下逐漸走出痛苦。
7. 在特別的日子持續紀念
寵物的生日或離世紀念日,可以點亮蠟燭、翻看相簿,讓思念轉化為心中的祝福。
8. 把哀傷轉為愛的行動
參與動物救援、志工服務,或以寵物的名義進行捐助,將思念延續為對生命的善意。
調適失去寵物的哀傷,並不是要忘記,而是找到一種能安心懷念的方法。如果想要在寵物離開後製作紀念物,Lumimoment 寵物紀念飾品是你寄託思念、延續情感的好選擇。無論是透過陪伴、紀念,或將愛化為行動,每一步都能讓你在悲傷中慢慢獲得力量,並帶著寵物的愛繼續前行。
👉 延伸閱讀: